链技术+,打造高安全的数据流通生态
1. 区块链应用背景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匿名性、防篡改以及高度可扩展等特点,正成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后又一项对未来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通过数据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有效解决数据共享、数据交易、数据管理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信息产业体系。
2. 基于区块链三大场景应用
海泰方圆率先将区块链技术与国密技术融合自主研发了国密区块链节点机,满足GM/T 0111《区块链密码应用技术要求》、GM/T 0028《密码模块安全技术要求》要求,获得了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海泰方圆利用区块链“去中心、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国密高安全的特性,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和应用模式。
图1:海泰方圆国密区块链节点机商密认证证书及软著
2.1. “应用•链网”可信存证服务场景
海泰方圆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公文资源库、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政企安全网盘、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密码监管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相结合。将区块链作为多方见证的信任账本,通过上链存证,将区块链作为一个多方可信的、带时间戳的账本,有效解决电子数据易篡改、易损坏、难以追溯的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能力,改善数字经济市场效能。
图2:“应用·链网”可信存证服务场景
2.2. 链上链下协同,多方协作服务场景
海泰方圆利用区块链去中心的特点,结合数据安全共享平台、安全文件传输系统等提供数据流转共享的信息化系统,满足业务系统之间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面对复杂业务场景,可以根据数据共享规则,设计针对性的智能合约,实现共享行为的自动执行,实现链上链下的协同。
图3:链上链下多方协作场景
2.3. 可信链网设施,链上价值转移场景
区块链起源于数字货币,天然具备价值传递的特点,将区块链作为价值传递的可信基础设施,以资产的映射、记账、流通为主要业务特点,主要应用于承载价值传递,为数字化资产建立信任背书的业务,如数字版权、数字藏品、能源交易、跨境贸易结算等。结合海泰方圆提供的隐私计算服务平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特性构建数据安全流通模式,实现区块链凭证的颁发和交易,推动数字资产的快速应用降低交易或流通过程的复杂和风险。
图4:链上价值转移服务场景
3. 区块链+档案创新服务模式实践
为解决传统电子档案使用中面临的易篡改、易损坏、难追溯等问题,北京市档案局、清华大学档案馆、北京海泰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凭证中心与档案行政管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形成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性应用模式,解决传统电子档案使用中面临的痛点问题。该课题研究荣获北京市档案局“科技创新一等奖”。
区块链节点单位共同制定针对电子档案操作的智能合约,并将智能合约部署在区块链上,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在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借阅、销毁等业务环节,将电子档案系统与区块链全面对接,对电子档案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针对性的解决传统电子档案面临的问题。
4. 结语
海泰方圆作为密码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军企业,自主研发国密区块链节点机且与国密技术深度融合,以区块链安全+的服务模式构建数字经济的底座,有效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